笔记8

1.人自身就像自己的银行,若他在跟随社会步伐的进程中掉队,就等于面临心理上的通货膨胀,要对自己进行削减,就像存在银行里的钱因为贬值而必须削减购物单。社会对此付出的公共支出,比如教育、医疗,在财务报表中总是增长的,更不用说计算进其他那些隐性的、以及没有实际兑现的、和制度本身尚未了解的对作为社会运转零件的个人的磨损。若“个人的或集体的‘功能障碍性的’消费比‘功能性的’消费快得多”(《消》第一章),则“体系实际上自己干扰着自己。”(《消》第一章)

2.国民生产总值的魔术——它只计算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(而不会算进比如:雾霾),而且把他们统统算作“积极的”。“因此,上下班的交通费竟作为消费支出来入账!”“任何生产出来的东西,都因存在这一事实本身而变得神圣了。”(《消》第一章)如果因为生产的目的而产生了雾霾,那么人们因此而购买的口罩、矿泉水、交通费、净化器、工业设施显然不应被计入社会财富的增加。烟草销售与肺癌医疗,难道没有形成循环?这个循环被隐藏的意义,是否代表它本身就是生产与消费的发动机?“一个社会的平衡靠的不是德而是恶,社会的和平以及人类的进步和幸福,靠的是使他们不断触犯规定的本能的不道德行为。”(芒德维勒《蜜蜂寓意》)

3.如果汽车不断更新换代,是否说明汽车已足够多了呢?显然不是这样。事实上正是因为汽车还不够多,我们才需要不断摧毁旧的汽车、制造新的汽车、对钢铁与玻璃与橡胶进行巨大的浪费,如果不这样做,关于汽车的生产力就不会得到增长。说消费中“必需”与“浪费”的部分无法分清了还不够准确,应该说消费中的浪费已成为一种维系经济秩序的日常义务。“今天,生产的东西,并不是根据其使用价值或其可能的使用时间而存在,而是恰恰相反——根据其死亡。”(《消》第一章)一件消费品被生产出来,“易碎”、“易被浪费”已成为它的功能之一,被写在隐藏的质量检测书上,同它的使用价值共同决定了它在消费秩序中的价值所在。广告耗费巨资并非增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,而是去除商品的使用价值,使它“屈从于时尚价值并加速更新。”(《消》第一章)军备开支的增加是为了未来军备开支的增加。缩减汽车的价值让汽车工业得以进步。“浪费”保证了生产秩序的再生产。这是个与过去社会相颠倒的因果关系。

评论

© RainClub | Powered by LOFTER